制造行业的研发多项目信息管理探讨

来源:万方数据  发布时间:2013-08-26

1 引言

    在制造企业中,研发过程发现了问题,无法快速的找出原因,尤其当分支众多,管理复杂的时候更是如此。管理单位面对分离的、各种形态的原始数据,数据对不上,信息不对称,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鉴别真伪,可能最终得出的结论还是错的。

    如要解决是通过清晰的流程,还是可视化工具?

    事实上,制造行业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都会面对三个层面的信息渴求:公司领导层一一需要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控所有项目和资源状况,资源预测,为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需要了解研发整体的问题和深层问题。

    部门领导层一一在多项目情况下需要有效管理和监控,需要做到每个项目环节透明、可控,对员工工作情况清晰了解,实时监控,如出现监控效率低下,部门只有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信息收集;项目具体管理人员层一一需了解项目状态和具体执行情况,项目成员及时反馈工作进展,使项目中的各种风险和问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如图1。

公司三个层面的信息渴求

图1 公司三个层面的信息渴求

2 制造行业的研发信息现状分析

    目前常见的问题为研发信息不对称严重,信息孤岛情况明显,多头来源,交叉重复错误,但鉴别真伪都要浪费大量时间,产品按时完成率徘徊在较低层面(目前行业水平在40%~0%左右),各节点延误信息纵横交错,游离流程之外。

    2.1 过程信息的缺乏,导致对商业决策评审的无法信息支持,使得”砍项目”变得艰难。

    研发项目日益增多而资源有限,一旦过程缺乏决策评审,而过程决策又需要及时有效、全面准确的研发信息支持。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项目只要立项,就要开发出来,直到因各种原因实在不能进行下去了,项目数量就会不断膨胀,成功率越来越低,一般来说,业界可以接受的最低成功率为25%。

    及时砍掉已没有前途的研发项目,避免导致研发资金、时间的浪费、资源的不足。普遍提及的资源不足问题,与没有做好及时、有效的投资决策评审有直接关系。

    需要从业务和投资的角度去看待产品研发,在研发管理中有体现投资的理念。做好前期产品规划和投资组合分析,及过程中的决策评审。这也是当前流行的研发管理模式:SGS(门径管理系统模式)的理念,见图2。

SGS(门径管理系统模式)的理念

图2 SGS(门径管理系统模式)的理念

    2.2 信息的不足导致不能清楚了解研发任务量与资源的匹配情况,对研发项目进行动态的调整,将整个研发过程动态的管理起来。

    预测未来资源,可使未来的计划也相对稳定,减少频繁调整,避免相关人员获取问题信息来源多头,交叉,对任务量无法准确确定,只有跟着跑,怎么都跟不上的现状,唯一措施就是问责,就这样推着赶着往前走。

3 一些先进理念和解决思路研究

    常规的项目管理理念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通常我们认为项目管理只要制定规则,监督执行、协调异常就可以了,这已不再适应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跨部门的并行协同工作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其需要对进度、成本、沟通、风险、质量等进行管控的业务当作一个个项目来管理。

    将生命周期各环节纳入到公司的项目管理体系,从而全面覆盖企业的核心业务,使中高层管理人员能从更多角度审视和监管各项业务,具体阐述如下:

    3.1 推行研发新理念、提高研发项目管理核心竞争力,以研发信息系统为载体。

    业界有众多高科技企业成功案例:实际推行效果说明PACE、NPD、IPD、CMMI、CBB等业界最佳研发管理实践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最终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可以缩短10%~20%),提高研发效率(提升20%~30%),降低研发成本(浪费减少15%~20%),企业可以更低成本、更快速、更持续贯彻和执行这些业界最佳的研发管理模式,当然其最终落地的载体就是研发信息系统(PMIS)。

    从项目管理三要素分析(进度、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方面有相应评审会卡住来保障,“谁来保证进度没问题?”,进度管理承受着巨大压力。从“一切为了进度”的角度,将管理重心转移到前端,变被动为主动。当然不能仅是口号,要有系统功能和数据基础来理论支撑,指导实践。

研发管理流程图

图3 研发管理流程图

    3.2 研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采取配套措施,实施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对研发全流程的有效管控。

    研发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依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研发属于动态作业,以项目为导向,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因此研发管理中项目管理至关重要。

    以项目管理为龙头聚合信息,对抗这些不确定性,为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3.3 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简称:PLM)的应用。

    它应用于单一地点的企业内部、分散在多个地点的企业内部,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创建、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一系列应用解决方案,它能够集成与产品相关的人力资源、流程、应用系统和信息。

    它由CAD、CAE(或称仿真)、PDM、MPM(或称数字化制造)、BOM、CRM、CAM这七个主要的支柱来支撑,共同形成PLM核心解决方案集。

    PLM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系统集成。例如,把一个PDM,两个CAD,一个数字化装配,再连接上某个ERP或SCM系统,辅以Web技术,就是PLM系统了。这样做,只是实现了一种技术的堆积和继承,仅是完成了任务和过程自动化这样的功能,并没有体现出PLM真正的思想和内涵。

4 结论

    制造企业的发展,必将面对多项目管理的难题,研发信息化成为必由之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跨部门的并行协同工作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其需要对进度、成本、沟通、风险、质量等进行管控的业务当作一个个项目来管理。

责任编辑:蔡虹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