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本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原理:①利用植物生理途的理论,从光能利用率角度深入挖掘,得出木质化枣吊与非木质化枣吊相比其生育期长、叶面积大、光合效率高,清晰地解释了木质化枣吊结果能力优于非木质化枣吊的原因;②利用植物解剖学的理论,从组织结构层面,论证了木质化枣吊与非木质化枣吊相比其光合效率高的原因;③利用经济林学原理对木质化枣吊与非木质化枣吊之间的叶、枝、花、花粉、果进行细致的对比,对木质化枣吊的促成技术进行配套。
本研究在国内外同类技术中所处位置。枣树是我国经济林组成的重要树种。鲜食枣是指果实适宜鲜食的枣品种,其特点是果肉脆、汁液多, 味甜或酸甜、适口性强,市场需求量大。北方枣产区的鲜食枣产量,占据全国鲜食枣总产量的96%。南方地区一度被评为“不适宜鲜食枣种植的产区”。 南方的纬度和地理优势决定其温、光、水资源丰富,适合鲜食枣的生长发育。国外只有以色列采用简易修剪对枣树进行圆柱形整形时,有自然发出的木质化枣吊,但是未进行系统的研究。鉴定委员会鉴定意见为成果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南方鲜食枣木质化枣吊结果机理居国际领先水平。
市场预测:
枣树是我国经济林组成的重要树种。鲜食枣是指果实适宜鲜食的枣品种。其特点是果肉脆、汁液多, 味甜或酸甜、适口性强,市场需求量大。但是我国南方鲜枣的产量不足全国鲜枣总产量的4%。我国南方鲜食枣的大量发展始于上世纪90 年代初期,在这之前只是零星种植。第一个大规模发展的品种是引进‘临猗梨枣’, 和北方枣区一样‘临猗梨枣’以其个大、早产、丰产、稳产、质优赢得了枣农和市场的认可,‘临猗梨枣’的缺点主要是含糖量偏低,导致果实甜味较淡。90年代末期由于南方枣区开始发展沾化冬枣, 沾化冬枣品质大大优于‘临猗梨枣’很快征服了市场, 成为当时的“贵族”之果, 售价高达每千克100~300 元, 比‘临猗梨枣’发展之初每千克50~100 元的天价还要高。冬枣在3、4 年之后便迅速崛起,发展势头之猛、速度很快。‘冬枣’在南方枣区表现一是风味偏淡,糖度不如北方枣区;二是抗病能力弱。导致了以梨枣、冬枣为代表的鲜食枣在高温、高湿的南方地区的引种失败。‘梨枣’和‘冬枣’的引种失败,使“南方不是鲜枣的生长适宜区”、“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地区不适宜发展鲜食枣”、“南方高温多雨地区很难生产出优质的鲜食枣”的论调四起,导致很多农业企业不敢涉足鲜枣种植,严重影响了南方鲜食枣的生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论调呢?究其原因,主要(1)北方良种多,南方良种少。到目前为止, 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鲜食枣品种是‘冬枣’和‘临猗梨枣’, ‘冬枣’的栽培面积约为8~8.7 万公顷, ‘临猗梨枣’约为3.3 万公顷左右。其它鲜食枣如‘雪枣’、‘辣椒枣’、‘成武冬枣’、‘大白玲’、‘薛城冬枣’、‘桐柏大枣’,这些品种均是在长江以北的气候条件下选育出的良种。2007年以前,在长江以南气候条件下选育出的品种只有‘泗洪大枣’、‘鸡蛋枣’等少数几个品种, 其品质和‘冬枣’品质均无法相比,这也是我国南方地区鲜枣产业发展滞缓的最关键问题。南方鲜食枣产业的发展,迫切希望生产上有一个既和‘冬枣’品质相当,又适应南方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和独特酸性土壤的优质鲜食枣品种。(2)缺乏关键的配套技术。南方鲜枣产业发展迟缓。在鲜枣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南方优势的气候条件受到忽视。和北方相比,一、南方的纬度和地理优势决定其温、光、水资源丰富,更适合鲜食枣的生长发育;二、南方的气候条件优势决定该区降水较多,无霜期长,极端最低气温较北方高,鲜枣品质和产量应该比北方好。南方鲜食枣木质化枣吊结果机理与促成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为南方鲜食枣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地科技支撑,将培育出健康、高效的南方鲜食枣产业。
投资效益分析:
成果针对目前我国南方枣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技术无突破的现象,在消化以色列枣树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秋酥脆枣、Halawi等鲜食枣品种,对木质化枣吊与非木质化枣吊的光合能力、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细致的对比研究,初步摸清了木质化枣吊的结果能力强的原因,为南方鲜食枣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南方鲜食枣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规范。该成果还从树形选择、短截处理、摘心比较等整形修剪技术方面入手对木质化枣吊的促成影响进行了对比观察与分析,发现了一条完整木质化枣吊促成的新技术。从湖南祁东县农科所、望城都遨农业生态园与湖南浏阳市大围山金钟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南新丰果业有限公司引种的“Halawi”枣的实施情况来看,该技术比传统技术单位面积提供经济效益22%,受到技术应用单位的欢迎。项目组相信通过木质化枣吊促成技术的示范、培训、推广,将对推动我国南方鲜食枣产业的发展提到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及获奖情况:
该成果已于2014年1月12日通过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鉴定(湘科鉴字[2014]第005号)。与该成果配套的核心技术南方鲜食枣坐果技术的国家发明专利已获授权,专利名称为“一种亚热带地区枣树坐果剂(专利号:ZL2012 1 0230219.1)”。该成果所涉技术已列入国家林业行业标准。。
合作方式
合作方式为产学研合作或技术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