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简介】华东理工大学绿色化工研究室创建于2002年,确立了化工过程绿色化、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合成、烟气净化资源化、生物质化工等四个研究方向。已经在酯交换法碳酸二甲酯、尿素二步法碳酸二甲酯、烟气脱硫脱硝、生物法1,3-丙二醇和聚酯PTT、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等方面获得十几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二十余项、省部委奖励多项。现有研发人员22人,团队负责人、研究室主任为方云进教授。
【研究状况】该团队正围绕碳酸二甲酯(DMC)产业链、聚酯PTT产业链、烟气脱硫脱硝净化过程的资源化、高档香料等课题进行研究。
2003年,山东东营某公司采用该团队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套万吨级的酯交换法DMC生产装置,2008年又新建了一套3万吨/年的酯交换法DMC生产装置。每吨DMC消耗甲醇0.68吨、环氧丙烷0.67吨、二氧化碳0.55吨、煤0.9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DMC产业链中,该团队开发了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苯酯和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等生产技术,又先后开发了环氧环己烷、环氧乙烷等替代环氧丙烷的原料路线。
随着国内丙二醇的产能超过70万吨/年,供求严重失衡,丙二醇的销售越来越困难,直接影响了DMC装置的经济性。为此,该团队推出了尿素二步法合成DMC技术,充分利用了尿素的廉价和供应充足的特点,又结合了酯交换法技术成熟的优点,可以进一步降低DMC的生产成本,每吨生产成本比传统的酯交换法可以便宜近1000元。2013年6月,该技术经过了千吨级的连续化工业试验,为进一步大规模生产DMC提供了技术支撑。2014年7月,该团队与企业签订了4万吨/年的尿素二步法DMC生产技术合同,进入了产业化实施阶段。
该团队对甘油下游的高值化产品进行了长期开发,2013年12月起,利用该团队的技术建成了以甘油为原料的、国际上第一套万吨级的生物法1,3-丙二醇生产装置正式投入了生产,对推动被誉为"21世纪大型纤维"的PTT产业链的发展起关键作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该团队利用甘油为原料新开发的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也具备了工业化的条件。
针对锅炉烟气的脱硫脱硝技术,该团队开发的烟气络合吸收脱除NOx的技术,把脱硫脱硝一体化,副产硫酸铵和硝酸铵的复合氮肥,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高档香料方面,该团队开发了麝香酮、环十五酮、环十五内酯、柠檬醛等生产技术。
【合作方式】该团队以技术转让为主,也可以考虑技术入股的方式。
【联系方式】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电话:021-64252829,18917102829
邮编:200237
E-mail: yjfang@ecust.ed.cn
联系人:方云进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