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柳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狗年春节长假过后,一则喜讯传开,广西柳州国家级出口汽车及零部件质量安全示范区公布在“第六批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名单”上。这意味着年初刚获“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命名的柳州,拳头产品柳产汽车产品的出口质量得到“国字号”认可。在“一带一路”上朝夕必争的柳州汽车产品,奋力驰骋的底气更足。
汽车工业是我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市汽车产业总产值占工业经济的比重约45%。柳州也是12个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415家,汽车产品出口企业40余家。培育出了“五菱”“宝骏”“乘龙”“风行菱智”“风行景逸”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知名品牌。
产品质量是柳州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坐标。广西柳州国家级出口汽车及零部件质量安全示范区是首次申报并通过考核的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广西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广西汽车产品出口的一项既定目标,结束了广西没有工业产品国家级出口示范区的历史。
事实上,早在11年前,我市就已着手谋篇布局。2007年,柳州以二次创业、转型升级、质量效益发展为理念,举起质量振兴大旗,开展“质量兴市”活动。2014年12月,柳州被授予“自治区级出口汽车及零部件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示范区由17个职能部门和25家优秀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组成。3年后,这个示范区完成从“自治区级”到“国家级”的升级。
示范区的建设为柳州汽车产品走出国门引路、护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按照市商务委的年度计划,在2018年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引导和扶持一批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促进外经外贸加快发展。
大步“走出去”的柳州企业,收获着“一带一路”上的甘甜果实。据柳州海关统计,2017年的柳州外贸进出口三项指标均两位数正增长,扭转了近年连续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汽车13.2亿元,增长14.3%,出口汽车零部件4.2亿元,增长1.4倍。中小排量汽油小轿车为主要出口品种。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五菱”汽车在印度尼西亚工厂2017年投产,具备年产15万辆整车能力,在“一带一路”国家迈出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