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永泉阀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泉阀门”)的生产车间内,一条宽约一米的“绿化带”格外引人注意。那是铺设在车间水泥地上80厘米厚的泥土层,上面种植的小树苗排列整齐。“每天都有工人浇水,长势喜人。”该公司总裁陈键明说。
“这条绿化带能帮助净化厂房空气,有效提升工人生产效率。”在陈键明的车间改造计划中,这场“绿色革命”仅为其中一部分。事实上,今年永泉阀门投入了数百万元从国外购置车间吊装设备,以此提升车间的自动化水平。
“我扎根一线十多年,一直热爱着这个行业。”陈键明14岁加入父亲创办的五金厂当学徒。经过34年的发展,永泉阀门如今已成为为住建部制定行业标准数量最多的企业,产品覆盖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广州大学城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如无意外,待2018年“中国尊”建成后,永泉阀门将成功登上“京城第一高楼”。
坚守阀门行业34年从小作坊变成全省第一
若在34年前,陈键明估计很难想到,有朝一日家中的小作坊会成为销售额超6000万元的阀门企业。
1982年,陈键明的父亲创办了一家阀门制造厂——永新五金厂,永泉阀门的前身由此诞生。
14岁那年,陈键明加入工厂成为一名铸造工,跟着师傅学习铸造、熔炼等技术,一待就是十多年。
“美其名曰五金厂,其实就是一间私人作坊。”陈键明回忆道,彼时全家还住在九江下西村大稔村,家中一间200平方米的旧房子被当作生产车间,全厂不过十来人,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九江镇曾有十多家阀门制造公司。“一直以来,我们专注做阀门,从未涉足其他行业。如果当初我们也去赚快钱,可能早就与行业发展脱节,公司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陈键明如是说。
十多年的生产一线经验,使陈键明内心渐渐堆积起对阀门事业的热爱。后来,他开始跑业务、做销售,从而了解市场真正的需求。显然,这段经历为他之后的研发、创新奠定了基础。
目前,永泉阀门现有员工超300人,成为广东最大的一家阀门生产企业之一,在北京、天津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我们的产品主攻高端市场,主要用于五星级酒店等超高楼层、自来水公司、政府重点项目的消防、给排水系统等。”陈键明说。
据了解,仅消防阀门产品一项,永泉阀门今年在广州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1200万元,较去年增长超过70%。
如今,九江镇由之前的多家阀门企业并立到仅剩永泉阀门一家,究其原因,陈键明认为,一方面是受到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更多挑战;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国内阀门行业已经严重产能过剩,如不创新,只能被市场淘汰。
手握“三大利器”以创新突破红海市场
放眼国内,阀门企业数不胜数,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永泉阀门的竞争优势何在?“优势就是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陈键明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
目前,该公司科研队伍共有10人,其中不乏从业数十年的资深师傅。不仅如此,公司每年都会组织研发人员出国考察。“事实上,国内外的阀门产品品质相差不大,但在一些功能性方面,还是国外的技术占优。”陈键明说。
该公司每年都会拿出至少10%的销售额投入研发。如2013年,公司投入逾百万元建造了动态实验室,用于创新产品研究。“一个阀门的水泵功能测试,需要涵盖压力、流量等测试数据,还有部分解压阀门解压性能的测试需要动态体现。”陈键明解释。目前永泉阀门在科研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
业内将永泉阀门称为“水阀门革命先锋”,这源于陈键明带领研发团队多次推动行业革新。
“以前,国内生产水阀门是用硅铸铁材质。而球墨铸铁在耐腐蚀性、防锈能力上比钢还好,于是我们费了很多功夫,报废了大量产品,终于成功改用球墨铸铁材质。”2002年陈键明去北京时,发现当地各大设计院尚未使用球墨铸铁的水阀门。在其推动下,行业在制定水阀门的标准时均采用了球墨铸铁。
据悉,自2005年以来,永泉阀门主编或参与制定各项标准共26项,成为为住建部制定行业标准数量最多的公司。
此外,永泉阀门发明的“倒流防止器”“大压差减压阀”和“活塞平衡式水泵控制阀”也被业内称为“三大利器”。其中“倒流防止器”属于公共安全、卫生类别,主要用于自来水公司。“这款产品是我们最先在国内推广,然后推动国家标准、设计规范的制定。”陈键明透露,该款产品未来一年需求量预计超亿元。
一封自荐信开启合作签约“京城第一高楼”项目
今年7月中旬,“广州第一高楼”广州东塔开始交付使用。而这座广州地标式建筑就采用了永泉阀门的产品。
多年来,该公司的产品已先后出现在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广州大学城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然而,最让陈键明感到自豪的,还是永泉阀门与“中国尊”结下的缘分。“中国尊”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建筑高528米,被誉为“京城第一高楼”。该项目成立之初,陈键明从相关设计院获得信息,为了拿下这个项目,陈键明一方面派出几路人马分赴设计院、施工工地搜寻信息,另一方面,他亲手写了一封信给该项目总经理,信中介绍了永泉阀门的研发、创新能力,以及34年坚守的创业精神。
陈键明坦言,当初把信快递给项目总经理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说实话,像我们这种小企业,是很难接触到项目总经理的。”然而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了对方的电话,邀请其到北京面谈。
经过与“中国尊”项目总经理的四次会面,双方终于达成了约2000万元的合作意向。“产品已经封样,很快就可以签约了。”
“我们目标是打造中国阀门自主品牌的第一。”谈到企业自身定位时,陈键明如是说。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永泉阀门的产品也逐步走出国门。
陈键明透露,目前永泉阀门是商务部对外援助时的指定厂家,中国在安哥拉的所有援建项目都配备了永泉阀门。“至今,永泉阀门在安哥拉的总销售额已高达8000万元。”
他表示,为更好争夺国际市场,永泉阀门正积极申请各项国际认证,包括美国FMUL认证、欧盟CE认证,以及国内要求最高的3CF认证。“有了这些认证,就相当于拥有了进入欧美市场的通行证。”
陈键明称,在产品具备欧美认证的前提下,永泉阀门有着更高的性价比,未来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值得期待。
■评论
面对产能过剩,企业能做些什么
在国际经济低迷与中国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
采访中,陈键明也向笔者表达了对产能过剩的担忧,“现在阀门企业太多了,水阀门行业也处于产能过剩的阶段。据我了解,有很多水阀门企业已经做不下去了。”
面对产能过剩,企业能做些什么?陈键明说,一方面要从客户需求出发进行更多产品创新。“在做水务阀门方面,我们将最常用的阀门做到几十年不用维护,而且直接地埋,取消阀门井。还有一款节能产品,可为客户节约3%到13%的电费。”
另一方面,基于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仍处于中低端,且抄袭仿冒的风气严重,陈键明认为此时企业应大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主导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永泉阀门已主编或参与制定各项标准共26项,成为为住建部制定行业标准数量最多的公司。
“我们制定的这些规范标准,从材料、品质对产品进行了一些规范,有些标准甚至超过国外标准。”在陈键明看来,提升行业标准,一定程度上就能使得中低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有些竞争对手生产的产品质量粗制滥造,有些产品功能性能达不到要求。”陈键明认为,目前无论是用户或者第三方检验机构,仍缺乏一套完善的评判产品质量好坏的依据与标准,“因此我们才急于完善产品标准,规范行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