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投资、投资靠招商,只有把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创新思维、改进做法、才能让钦州爆发更强的发展后劲。”钦州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黄登成道出了一个事实:去年以来,招商引资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殊地位必有全新思维、特殊举措和非凡成效。
新思维 ——从“引凤”变“觅凤”
邻城对比, 钦州与同处北部湾海域的北海、防城港相比,平台、产业、区位等优势让钦州招商地位凸显,但城市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土地供应等方面的不足大大限制了项目的入驻,许多客商驻足观望,项目引入陷入瓶颈。
如何突破?
“首先要创新思维,不坐等客商上门投资,主动走出去,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抢占先机。”钦州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杨劲松说,北部湾经济区各市开展招商竞争是合理现象,现在最紧迫的是先引进项目、再强化项目落地,实现招商和安商同频共振,才能实现政府与企业共赢。
随着招商引资竞争形势的变化,钦州市依势而动,改变观念,从“引凤”变为“觅凤”。去年以来,钦州市委书记肖莺子、市长李新元亲自率队前往香港、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共举办7场大型推介活动,以密集外出推介的方式宣传钦州、推广钦州,让钦州享誉四方。同时,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率队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洽谈,以务实的作风感化、吸引客商。
为了确保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钦州市实施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一个意见五个办法”,启动全员、部门、小分队招商。根据产业规划,策划了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引导各产业招商工作的开展,确保招商引资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效率化,切实从“引凤”向“觅凤”转变。
新转变——从引进国企到 “民企入钦”
中石油、中粮、中电投、中船等大型国企的入驻,挺直了钦州工业发展的脊梁,“央企广西行”活动又引入了更多的国企,钦州的国企入驻发展如火如荼,工业建设风生水起。然而,国企的入驻只能完成“大企业顶天立地”,要实现“小企业铺天盖地”仍需大力引入民企,在招大引强的基础上实现“大鱼小鱼”和谐共存的发展环境。
2013年底,钦州市紧紧围绕“民企入桂”活动,进一步深入做好大型民营企业的招商宣传、推介和项目对接,一方面走访包括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百多家执委企业;另一方面,加大了对部分有意向投资钦州的民营企业的回访,向391家全国工商联执委企业发去了李新元市长亲笔签名的邀请信,诚邀执委企业到钦参观考察。通过努力,钦州市在共建战略支点民企入桂合作发展大会上签订万达重油综合利用、红星美凯龙等13个项目,总投资达247亿元。
民企渐渐形成一股推动钦州发展的清流,缓缓注入钦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配置资源中,并激发出国营企业、本地民营企业与外来招商企业共生共荣的生动力,优化了资源配置,使钦州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新服务——从“单兵”到“抱团”服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招商与安商,犹如发展的两翼,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
为把好“服务”关,我市改变个别职能部门、个别单位服务企业的做法,采取全市各单位部门联动合作、“抱团”、“一条龙”、“保姆式”、“慈母式”的措施为企业提供服务。
“你们反映的任何问题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尽职完成!”在钦北区皇马工业园区施工现场,钦北区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招商、环保、国土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服务小组正在项目现场办公。每周,他们都会来到施工现场与企业面对面,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我们这个项目签约两个月就顺利开工,施工半年就试产,这样的速度是很少见的。”深圳卓能新能源钦北高新科技园项目负责人皇甫东洋说,钦北区政府的高频率拜访、高效率解决问题让他对企业在钦州的发展充满信心。
2014年,钦州市拟建立项目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相关部门组成会议小组,从项目谈判、评估、签约、落户、建设到相关优惠政策进行研究、协调并解决,“抱团”为企业提供服务,避免出现 “重签约轻履约”、“重承诺轻兑现”的现象,实现项目洽谈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助推钦州经济驶入健康快速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