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从“世界工厂”到 高科技城市“新贵”

来源:东莞时间网  发布时间:2016-03-16

    进入三月的莞邑大地,乍暖还寒。

 

    位于松山湖高新区的华为终端项目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再过两年,一座占地面积1900亩,可以容纳3万多世界各地过来的高端研发人员工作生活,具有浓烈欧洲风情的“华为小镇”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届时,其业务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堪称中国的“硅谷”。

 

    从默默无闻的一座荒山,到一片现代化的高科技集聚区,“华为小镇”的建设,就是东莞这些年力推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的一个缩影。

 

    2015年,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东莞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经济增速8%,与全省持平;进出口增幅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广东地级市第一,仅次于广深;986家创新型企业,28家创新研发机构,30多家创新孵化器的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茅。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副省长、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研判,东莞已经初具高科技城市的雏形。

 

    从当年的“世界工厂”,到如今的高科技城市“新贵”,东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矢志不渝的战略定力,书写了中国制造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壮丽诗篇。

 

    稳

 

    “十二五”年均增长7.93%

 

    平稳过渡到中高速增长新常态

 

    2008年的金融危机,被公认为东莞经济增长的分水岭。这一年,依靠传统模式发展的东莞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2012年第一季度,东莞经济增长跌到了1.3%,全省垫底。而整个上半年,东莞经济增速仅为2.5%。东莞再一次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东莞怎么办?成为摆在决策层和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要沉住气,不要因为经济运行暂时下行,就回归到原来的发展模式,也不能以此作为影响转型升级的借口”,在经济下滑的关键时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清醒研判形势,果断提出了东莞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战术”,稳住了全市干部群众的信心。

 

    他分析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外贸形势严峻,经济的外向拉动力明显减弱,受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要素优势的双重挤压,东莞一些传统的中小企业难以为继。一方面,部分经营不善的传统中小企业不得不关停并转,而另一方面新增长动力的崛起还不能立竿见影,“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不事先加大力气谋划,东莞经济增长可能会遭遇大起大落。”

 

    决策者的及时谋划与决策,让经历2012年短暂阵痛的东莞,开始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并一直持续下来。到2015年,东莞GDP达6275.06亿元,迈入了“千亿美元俱乐部”。而整个“十二五”时期,东莞经济实现了年均增长7.93%的骄人成绩,平稳过渡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回顾这几年的转型历程,作为掌舵者,徐建华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欣慰地说,“虽然东莞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挑战,经济增速一度下滑,但是东莞稳住了,并逐渐保持了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些著名经济学者评价说,作为当时遭受金融危机打击最大的中国城市之一,东莞能迅速走出阴影,与坚定地推进转型升级分不开。东莞去年能在经济总量较大的基础上实现8%左右的增长,实属不易,也证明了东莞已经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时期。

 

    调

 

    一般贸易占比上升到36.6%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快

 

    为了迅速形成产能,国内知名智能厂商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这几年一直在“抢租”厂房。公司高级副总裁胡柏山说:“这两年企业发展速度很快,长安镇区一有企业撤走、厂房空出,企业马上就去抢租,别人退一栋我们租一栋。”

 

    在胡柏山看来,虽然有一些企业撤离东莞,但它们腾出的空间被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占据,产业“新陈代谢”正在发生。

 

    曾几何时,诺基亚是东莞手机产业的代名词,但现在,华为终端、欧珀(oppo)、维沃(vivo)才是这座城市手机产业的标签,这几大国内智能手机巨头的出货量超过2.6亿部,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它们也已成为东莞先进制造业的代表。

 

    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制造业正出现对低端产能的挤出效应,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经济“含金量”逐步提升。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11.09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先进制造业增长8.5%、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2%,两者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此外,去年东莞还净增了30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16.7%,现总数为986家,稳居全省第三,地级市第一。

 

    出现可喜变化的并不仅仅是产业结构。作为东莞传统优势外贸,一般贸易的占比已由2010年的13.7%上升到2015年的36.6%,东莞的外贸依存度下降至166%。

 

    数据显示,在近年欧美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2015年东莞进出口增幅却位居全国进出口前五大外贸城市的首位。

 

    这几年,由于东南亚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关于外资大量撤离东莞的议论不绝于耳,甚至传言称东莞出现“撤资潮”。但数据否定了这一传言。2015年,东莞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增长了17%,充分证明了东莞依然是外资青睐的投资热土。在外资利用结构上,东莞外商在服务业投资首次超过制造业,占全市合同外资53.1%。

 

    “我比较欣慰的是,虽然这些年,东莞牺牲了‘速度’,但是却换来了‘结构’的逐渐优化。”徐建华说。

 

    转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创新能力居全省地市前列

 

    2016年初,一向默默无闻的横沥镇传来消息,该镇模具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引发强烈反响。三年前,横沥镇的模具产业产值仅有55亿元。

 

    人们不解,横沥镇的模具产业究竟凭什么在3年里翻了一番?横沥模具产业崛起的奥秘是什么?

 

    也在2015年,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突然声名鹊起,甚至引起了国家和省有关领导的重视。省长朱小丹专程到该中心调研,他认为,横沥镇立足优势产业,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为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时间回溯到2012年以前,横沥镇的模具产业更多依靠的是低成本的人工取胜,产品附加值低,2012年以来,该镇通过引进上海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打造协同创新中心,模具产业从此走向了创新驱动的新时期。

 

    横沥镇模具产业的蝶变,是东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些年,东莞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同时,经济增长的动力却在悄然发生改变。东莞正从要素驱动逐渐向创新驱动转化。

 

    一家依靠人工成本打天下的传统电镀工厂,在创新性地引入3D技术后,不仅颠覆了传统生产方式,产品附加值增加十倍。一家传统服装厂,通过引入定制服装概念,产品价格翻了几番,品牌价值也不断攀升……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东莞上演。

 

    以2014年全省新型研发机现场会在东莞召开为重要标志,东莞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做法,逐渐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主要领导多次来莞调研创新工作。

 

    例如,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广东地级市第一,仅次于广深;拥有986家创新型企业,28家创新研发机构,30多家创新孵化器,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大学相继在东莞设立研发机构。

 

    “如果说转型升级以前,东莞经济增长的动力依靠的是低成本的土地、人力等,依靠的是外部市场,那么,这几年东莞通过坚定推进转型升级,东莞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逐渐转换到依靠企业自主创新,依靠公共研发平台,依靠高端研发人才”,一位在松山湖高新区工作多年的企业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覃琬芸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