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云制造:指尖上的智能工厂

来源:OFweek 工控网  发布时间:2015-09-16

   在产量成为世界机床行业无可争议的“第一”之后,沈阳机床,却突然改变了过往多年的玩法。
 
    2014年2月,沈阳机床将其研发历时5年,耗资超过11亿元的开创性产品——“i5系列智能机床”率先在全球首发。堪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独家样本,没有之二。
 
    并且,这——还远不是一次单纯的产品创新。
 
    “i5”的背后,蕴含着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心中更为宏大、前瞻的发展架构。2015年3月,沈阳机床又推出基于i5的“i平台、云制造”智能网络,也就是将设计、制造、服务、供应链、用户集成到云端,形成“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 在线服务 金融 大数据 再制造 伙伴”的全新商业模式。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便是热衷于工业4.0的德国人,看后也瞠目结舌;追捧工业4.0的国内同行,更是“搞不懂”,甚至“接受不了”,以至于有人质疑:机床咋能这样搞?但毫无疑问,这是工业4.0的中国绝佳落地样本。放眼全球,也正如关锡友所预见的:“未来会改变全世界的生产方式。”
 
    传统企业转型,现在最惆怅的不是往哪个方向走,而是不敢去尝试!在关锡友眼中,“制造型企业存在的意义就应该是去创造”。践行工业4.0,目前没有可参照的标杆或者学习的对象,自我创造就成为杀出一条血路的唯一选择。
 
    关锡友的连环“胜负手”,正基于此。从核心技术研发到生产方式转变,再到商业模式创新,沈阳机床正在开启一轮全新的制造业升级路径:从生产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变。至于让行业“看不懂”的转型模式,事实上早在5年前,沈阳机床就开始了颠覆性和震憾性的探索。
 
    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却无法感知,这样一次转型,难度有多大!但是,这难道不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吗?
 
    工业4.0的转型翘楚,为什么是沈阳机床?为什么沈阳机床能够率先破局?我们来看看“指尖上的工厂”到底是如何做的。更重要的是,传统企业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在国内舆论为制造业导入“工业4.0”概念之前,沈阳机床就已看清了未来,提前在硬件工厂上进行“云制造”的布局,不管你信不信,这正在成为一个惊人的事实。
 
    “制造业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创造,可以创造出人类没有的、甚至以前(自然界)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关锡友言辞中的制造业,显然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水平和境界。事实上,作为一家再传统不过的机床企业,沈阳机床集团(以下简称“沈阳机床”)如今却率先跑在了“智能制造”的征途上。随着i5智能机床的诞生及其基于i5智能系统创建的“云制造”平台商业模式的落地,作为领军人物的关锡友,正在带领沈阳机床下一盘更大、更超前的棋局。
 
    不管你信不信,这正在成为一个惊人的事实。
 
    不过,多年前的沈阳机床,还是一家由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和辽宁精密仪厂四家联合发起并成立的机床生产制造企业(当然也有销售模块)。由于起步较早,沈阳机床累积了强大的研发实力,不仅在国内市场保持了第一的市场份额,还曾荣获中国工业界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2011年,沈阳机床更是将产量做到了全球第一。
 
    在传统观念中,这类企业和互联网接轨,无非是把产品放到线上去卖。所以,在“互联网 ”时代,它们似乎不是主角。但平庸的世界总需要智者来点破一些“常识”。在国内舆论为制造业导入“工业4.0”概念之前,沈阳机床就已看清了未来,提前在硬件工厂上进行“云制造”的布局。
 
    然而,直到i5系统上线、SESOL云平台概念被推出,能看懂沈阳机床要做什么的人,依然少之又少。但我们相信,沈阳机床所引领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更是一个产业互联时代。
责任编辑:何军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