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在喧嚣、迷茫无序中成熟

来源:中自网  发布时间:2015-05-17

+564987

   2014年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继承了2013年度的火热大势,又“有过之而无不及”。工业机器人被来自全世界的喧嚣议论包围着。无论谁谈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工业4.0都不得不说机器人;无论谁提及先进制造和新科技革命,也都会说到机器人。
 
外资吃肉本土喝汤 5万台机器人市场看得见摸不着
 
    发展前景广阔在需求升温的带动下,2014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5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据主要地位。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中国的国产机器人在很多地方还有待改进。
 
    利好政策支持2014年,机器人产业政策的激励措施不断推出,例如东莞市在2014年8月发布的《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及《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0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明确也使得各项补贴政策逐步落实。随着更多的投资与补贴逐步落实,将会带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机器人产业园激增我国机器人产业园遍地开花,地方政府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催生当地机器人产业。说明国内机器人行业确实很热,大家非常看好行业前景。
 
    以上海为例,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获批,计划实现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集群。该园区到2017年要引进国内外机器人制造相关企业机构600家。
 
    全国各地纷纷上马机器人项目,均想在急剧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但有可能很快就出现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核心技术待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仍然是汽车制造业。汽车钢板的搬运、装配,甚至打磨、喷涂大都由机器人完成。一台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共包括三项: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其中减速器完全需要依赖进口,而控制系统和伺服电机,国内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但适用机器人的范围还较为有限。由于国内生产企业产能低,产量小,因此在进口零部件时,价格要比那些进货量大的厂商贵,成本高。而在销售时,国外厂商由于成本低,就可以将售价压至国内厂商的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直接逼国内厂商退出市场。
 
外企建厂收购热本土上市圈钱忙
 
    ABB收购Gomtec加码协作机器人业务德国汉诺威展上,ABB宣布已并购了Gomtec公司公司,意在扩大其协作机器人产品线。两家公司均为著名的机器人公司,此次强强联合,将可能加快协作机器人在工业中的应用。
 
    Gomtec是一家私营企业,只有25名员工。ABB宣称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其协作机器人的“安全设计”,让它们无需待在保护围栏里工作。
 
    本周早些时候,ABB推出了其协作机器人YuMi,它有两只机械臂,主要用于小型零部件的组装。当它与一个意料之外的物体相接触时,它能及时地停下来,就像普通的工人一样。这类似于RethinkRobotics的Baxter和Sawyer的功能。
 
    该公司表示,YuMi的机械臂由一层软垫覆盖,他们的关节上也没有“夹点”。此外,该机器人的负载也比较小,只有1.1磅。
 
    去年,Gomtec发布了其单臂机器人Roberta,它有三种不同的型号,该系列机器人同样能跟人类并肩协作。Roberta是一款自带抓手和直觉编程软件的轻型机器人。其让人感兴趣的是载荷自重比让人钦佩不已。其自重为19kg,载荷却达到8kg。这一特点使其可以很容易在工厂或者实验室里移动,而且可以组成大型阵列应用。
 
    纳博特斯克本土化生产精密减速机继去年国际四大机器人供应商在华新建、扩建工厂后,机器人零部件企业也纷至沓来。近日,纳博特斯克机器人用精密减速机项目落户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纳博特斯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精密摆线针轮减速机制造商,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的主要供应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
 
    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与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纳博特斯克(中国)精密机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计划年产20万台精密减速机,预计2016年1月正式投产。
 
    日本纳博特斯克的精密减速机产品是一种专为工业机器人定制的本体核心部件。自1985年发明至今,日本纳博特斯克的精密减速机已累计向全球销售500万台,其生产的精密减速机扭矩大且精度高,高刚性且抗震性强,尤其产品质量保障期超长。
 
产业发展喧嚣中迷茫无序中成熟
 
    尽管地方政府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频繁出台,全国各地规划的机器人产业园更是先后拔地而起,但对于当前正摸着石头过河的多数国产机器人厂商而言,未来市场潜力超万亿的机器人市场,实则是遥不可及的天花板。多数国产企业对于机器人市场的布局策略似乎并不清晰。
 
    以东方精工为例,作为国内瓦楞纸箱机械行业的龙头,其在2014年下半年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连续参股三家机器人企业各20%股权,涉足领域涵盖AGV、全自动抛光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以及注塑机械手等三大不同领域,且其未来还将参股系统集成厂商和视觉控制系统两家机器人企业。
 
    不难看出,东方精工的试水机器人市场的打法是想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涉足多个机器人应用领域,以降低投资风险。但仔细审之,其对市场“广泛撒网”的布局背后折射的是对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走势的迷茫。
 
    同样身陷迷茫处境还有不少刚入局机器人市场的新晋者。由于短期内国产核心零部件未能突破技术封锁,应用市场缺口又未真正打开,目前除系统集成商外,国产机器人企业均处于普遍不盈利的状态。而当前国内80%以上的机器人市场均被外资品牌所垄断,且近年来各大外资品牌为稳住固有市场份额,不断下探产品价格。
 
    因此,如何在核心技术遭垄断而又避免恶性价格战的背景下,在国内市场找准自身的一席之地,已成为困扰多数国产机器人企业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政策层面对机器人产业的引导与扶持力度加大,各路资本今年以来也开始对机器人概念趋之若鹜。多位机器人企业高层人士表示,机构投资者对于机器人题材的相关企业调研频率明显加强。
 
    毋庸置疑,资本的进入将会助力机器人产业快速崛起,但另一方面,应当警惕当前各路资本大举进军背后所暗藏的隐忧。从实际销量来看,目前在我国乃至全球,机器人的市场都不大,绝大部分的市场需求还未被激发出来。
 
    热钱一哄而上,各路机器人项目齐上马,势必会导致鱼龙混杂的新晋者相继涌入,其最终结果必将是低端产能过剩,打乱机器人市场的有序竞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由无序到有序,最终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何军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