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强调补贴对象是消费者,补贴退坡标准为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之后,山东省和广东省深圳市相继发布了加大新能源出租车与公交车补贴等政策,力度超前。数米基金研究中心报告预计,今年各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实施细则将会密集出台。
与此同时,交通部日前也公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此前表示,“下一步将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完善配套充换电设施建设,提高车辆技术性能,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来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服务。”
在多项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或迎来历史性拐点。渤海证券表示,在政策持续加码下,今年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加速普及,公交、公务、物流等领域将成主力,规模将维持快速增长。
5月7日,在上海举办的2015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上,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透露,“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全年的生产量达到接近8.5万辆。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我们去年总共是5.5万辆,居世界第二位。今年第一季度我们仍然在继续增长,预计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量,尤其是关于乘用车,有可能会居于世界第一位。”
欧阳明高还表示,总的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两头挤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一方面是大客车,另一方面是小型电动车,中间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为主。
“另外,我们三步走的产业化战略已经在逐步实现,我们从2008年奥运会示范开始,进入酝酿期,然后2010年开始导入期,我们相信今年最晚到明年应该结束导入期,标志就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的1%左右,这就是20万左右的量,我们估计今年年底,最多明年应该会达到这个目标。然后就是一个快速上升期,据各方面的估计,我们在2020年,至少有5%~10%的汽车将会是新能源汽车,所以在2020年,当年至少会超过200万辆销量。”欧阳明高表示。
关键技术逐渐突破 新能源车将持续爆发
在前述论坛上,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霖豪提及,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陈霖豪透露,关键共性基础技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根据国家新一轮科技计划改革方案,四部委将共同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专项,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应用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研究。
交银施罗德基金研究员刘鹏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2014年步入了爆发期,当年产、销分别为78499辆、74763辆,同比分别增长3.5倍、3.2倍。但与两千多万辆的汽车产销数据相比,占比不到0.3%,发展空间和红利巨大。与此同时,技术突破也在快速得以实现。刘鹏认为,首先,锂电池关键技术正在突破进程:我国电解液已经实现国产化,成本逐步下降,竞争优势明显,在2015年产量将达全球54%左右。锂电池隔膜领域,中低端完全实现自给,高端市场以沧州明珠为代表的龙头正在快速推动进口替代。正、负极材料也基本实现国产化。其次,电动车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PACK技术、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机均逐步走向成熟。最后,与电动车配套的充电桩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标准基本实现规范化。
据上汽集团总工程师程惊雷表示,“按照上汽绿芯新能源科技的未来规划,我们第一阶段就是在2014年以前完成三电技术储备,推出产品。第二阶段,2015到2018年,不断优化升级技术,扩大商品化规模。第三阶段,我们需要发展性能更好、价格更亲民、不再需要国家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交银施罗德基金预计,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关键技术的逐步突破,新能源汽车行业或将迎来持续爆发性行情。相应产业链具备至少10倍以上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