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轮摇号之前,私人市场对新能源车的冷淡反应就初露端倪。在某媒体上,一份3000多人参与的调研报告表明:不到3%的人申请了电动小汽车摇号指标,74%的人认为电动小汽车的指标不会被分完;仅有8%的人明确表示,会因为电动小汽车容易摇到号而选择买电动小汽车。这说明,绝大部分购车者仍然青睐于普通小汽车。
这种普遍的心态在3月份的两轮摇号结果中得到了验证。首轮摇号共有电动小汽车增量指标2222个,其中个人1955个,单位267个。最终仅有471个个人和5个单位获得了电动车指标,个人和单位电动小汽车指标废标率分别达到了75.8%和98.1%。第二轮更“冷门”,平均废标率高达95.6%。两轮摇号结果都暴露出一个尴尬的现实——新能源车在深圳私人市场的情况不容乐观。即使享受了特殊的免费摇号通道,依然无法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
另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4.5048万辆,同比上年增长2.1倍。看起来是成倍的增长,但这个速度远低于要求。
按照规划,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11%~15%,以传统汽车2300万辆的年销量计算,2025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应为250多万辆至340多万辆。这就要求电动汽车的年销量增长在5倍以上。以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动汽车价格不亲民 消费者感兴趣但不想买
从消费者角度看,“市场冷”首当其冲的原因是电动汽车的价格太高。去年全球销量最高的日产聆风中配车型起售价为3.28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万元)。排第二的特斯拉Model S国内售价更是高达64万元以上。就连国产众泰E20这种小不点儿,也卖出超过10万元的价格。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消费者对于更环保节能的电动汽车还是有兴趣的,但是当他们看到汽车的标价,就改变了想法。在中国,不少城市启动了电动汽车购买补贴计划,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全球少有。采访中,一位徐姓先生表示:“从目前来看,电动汽车的价格还是相对偏高,并不亲民,所以暂时不会考虑。”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对电动汽车虽然感兴趣,但是对于这个价格暂时还是不能接受。”
价格高,让很多刚需族望而却步,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要想得到推广并受到消费者欢迎,还需从价格上着手。另有业内认为,相关企业应充分利用财政补贴政策尚未退出的这段时间,加快研发和技术积累,生产与市场契合度较高的产品,降低成本。
“电动车不能充电买来做啥” 充电桩缺乏消费者不愿买
价格高,是电动汽车市场受冷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还有消费者表示,即使通过补贴使电动汽车的价格降到与同档次的传统汽车接近,还是无法打动消费者。
买得起也不买,这说明能改变消费者购电动汽车车想法的,除了价格还有其他原因,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消费者有能力购买但是不愿意购买呢?
“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电动车充不上电那还开个啥!”一位消费者抱怨道。人们常说“买车容易养车难”,这话更适合电动汽车,其中充电桩缺乏让很多消费者比较头疼。
停车难是中国很多大城市的共有问题,居民小区车位非常紧张,充电桩根本没地儿装。考虑到电量负荷问题,一些大型社区的物业也不同意安装充电桩。简言之,目前充电桩主要面临着没地装、不让装、装不了(不具备安装条件或安装条件不完善)及装了坏(缺少管理)等4大现实问题。
业内认为,加快公共服务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推进各地区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统一、规模化发展,将对我国私人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起到促进作用,以市场需求的增长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助理陆象桢表示:“老百姓不愿意买必然有他的道理,搞好充电桩建设是关键。”他称,只有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消费者的担忧。同时,他也提到年初发改委透露的消息:2015年底前全市新增1800个快速充电桩,同时要求慢速充电设施须纳入新建建筑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及节能评估规范,保证充足电力增容,布线覆盖所有车位。对于政府承诺的这些措施,陆象桢表示:“建设已经开始了,一切都在加紧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