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为一名66岁的女性患者进行了一台私人订制式的手术: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膝关节假体模拟植入手术,为她重塑了膝盖骨。
66岁的王女士患膝盖骨关节炎已有10年来。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主任杨柳介绍,一直以来,治疗膝关节骨缺损需植入金属垫块来填充骨缺损的部位,但传统的骨关节假体和植入物都是成批制造、型号固定的,而每个人的骨骼形态存在差异,假体和植入物很难做到与每个人匹配。而3D打印则可以做到“私人订制”,可根据患者的骨骼模型打印出骨缺损填充金属垫块。
王女士手术主刀医生表示,整个过程仅花了40分钟。三五天后患者就可出院,术后两周可自由活动。运用新技术植入精确的话,可保持15年运用新技术。
这当然不是唯一案例,其实2014年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就运用3D打印技术为膝盖损伤患者带来福音。
68岁的张文英每年最难熬的就是冬天,常因为关节痛下不了床。最冷的时候走100米都是难事,只能躺在床上。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为其进行的手术为3D打印技术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在手术前为她打印出了一块一模一样的骨关节。
主治医生通过采集她自身病变关节的CT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她病变关节1:1的模型和定制的手术辅助工具,在手术中能够通过这个定制的工具直接切除病变关节部分,让她在手术中免除开髓定位的痛苦,从而达到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的效果。
3D骨骼手术针对哪些人
那么,是不是3D打印骨骼手术适合所有骨头受损的患者呢?其实不然。3D打印出的骨关节与传统的骨关节有区别,胜在匹配度能高达100%。欠缺方面,则是匹配度虽高,但是它只是一个代替本身骨骼的替代品,本身并不具备功能性,所以不能完全替代自身的骨骼。只有金属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金属骨关节才能够使用。
专家表示,一般简单的手术,他们并不提倡使用这一技术打印出骨骼,只有病情繁杂,畸形严重时,才会采取3D打印技术。但由于人工假体也存在磨损,对此专家建议:65岁以下的患者,首先应该进行保守治疗,如果65岁后,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但需要患者全身情况良好保证能耐受手术。
价格技术是难题
虽然3D打印技术的运用能给患者带来便利,但由于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医疗保险所能包括的范围,所以让大部分患者望而却步,也因此在国内还没真正开始使用。业内专家表示:“主要原因还是费用太高,这个膝盖的造价至少 要十万元人民币,多的可能二十万出头,对于国内的患者来说价格实在太高。”
除此之外,浙江运动损伤方面的专家、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毕擎表示,由于相比传统的膝盖移植手术,3D打印膝盖的手术更讲究精确度。“这个手术对医师的手术技术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作为一个新技术,医生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再加上这个技术个性化比较高,医生需要根据每一次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也加大了手术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