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国务院《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营造我国外贸发展的良好环境,本报记者近日深入浙江省部分外贸企业,倾听企业的呼声和诉求,共同为浙江省外贸发展献计献策。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作为我国外贸大省的浙江省,若要真正为本省外贸企业“松绑”,还需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真正建立促进外贸稳增长的长效机制。
A 进出口现状
出口增长超预期新型贸易业态“风景”艳丽
杭州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进出口总值达到1688.8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1266.2亿美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年出口增长7.5%的预期目标。
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仍是主力军,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较快。上半年,浙江省出口机电产品3189.5亿元,同比增长5.6%,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1.1%。同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值为2962.3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8.1%。
新型贸易业态提速快
在传统产业依然展现出强劲生命力的同时,一些新型贸易业态的提速也成为浙江省外贸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杭州是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自从去年7月8日开园以来,杭州下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园区累计出口货值超过500万美元。杭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年来园区共监管验放邮包超过28万个,涉及178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业态,虽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目前的绝对值不大,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从主要城市的外贸情况来看,据杭州海关统计,上半年杭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22.8亿美元,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226.9亿美元,增长11.6%;进口95.9亿美元,增长1.1%。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杭州出口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半年出口增速7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增速3.4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同期宁波出口增速4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抢眼
杭州外贸的逆势增长,缘于其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并且高新技术产品表现抢眼。据统计,上半年杭州市分别对东盟、印度和韩国出口136.2亿元、52.3亿元和35.1亿元,分别增长16.2%、12%和13.9%。同期,杭州市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78.1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全省同类产品出口增速14.4个百分点。
另据义乌海关统计,今年前七个月,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817.5亿元,同比增长12.3%。中东地区依然是义乌出口的主要市场,机电产品、塑料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继续占据出口前三名。此外,上半年“义乌小商品”出口达到543.4亿元,同比增长8.6%。海关总署7月1日发布公告,正式启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增列“市场采购”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039”。
民营企业依然是核心力量
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依然是拉动浙江外贸的核心力量。今年1~7月,浙江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值为7894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4%。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1.6%,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0%,拉动全省出口增长7.7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前七个月浙江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54662家,净增3255家。其中,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923家;全省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已达244家,同比净增43家。同时,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浙江省出口经理人指数大幅提升,7月份浙江指数较6月份提升7%,7月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和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环比上升5.7%和9.3%,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则环比下降6.8%。
B 困难和诉求
隐忧不少贸易环境依然困扰企业发展
尽管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综合来看,浙江省外贸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隐忧,从企业调研情况来看,出口退税、商检繁多、通关速度、成本上升、知识产权保护等依然是企业反映最多和最为头疼的问题。
出口退税周期长
部分外贸企业反映,目前出口退税时间周期较长,有的企业甚至达到2~3个月。举例来说,由于地域限制,企业在发票寻证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对方加工企业歇业等意想不到的情况,寻证时间可能长达1~2个月。此外,与生产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不同,外贸企业通常需要采购其他企业的商品,商品种类丰富且涉及众多个体,从而导致退税流程复杂并且缓慢。
商检种类多
对于出口商品的法定检查,一家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三年前国家开始对针织服装实施全面商检,主要检测项目包括染色安全性、化学品安全性等。目前,平均一笔订单的商检费用可以达到2000~3000元,而有时一笔小单的金额只有2000~3000美元,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且时间上也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实际上,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按照客户的相关需求进行了检测,如果取消部分产品的商检,相关费用和时间成本将会明显降低,企业本身也会轻松不少。
通关并未便利化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海关一直实施3A级企业评定,这项政策设计的初衷在于实现通关便利化的同时,建立企业诚信评价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3A级认定的企业在优先通关方面与其他企业的差别并不是特别明显,尤其当遇到出口产品退换货或者返修的情况时,出口规模越大的企业反而容易遇到更多的问题。
贸易便利化存在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外贸企业纷纷反映,当前上海海关、杭州海关、宁波海关之间的税则号分类不一致,从而对企业报关、退货等造成很大不便。某外贸企业负责人直言,作为大型流通性企业,业务所涉及的税则号成百上千,不像生产企业那么单一,有时因为审查不严等客观因素,出现错报、漏报等情况再所难免,而根据现行国税对企业的分类管理体系,一旦出错很容易被降级,导致退税周期变长,企业成本增加。如果只是由于一两票税制号出错而被降级,企业出口产品查验率也将随之提高,这不仅延长了通关时间,而且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问题。
成本上升冲击大
成本上升尤其是人工成本上涨过快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影响首当其冲。浙江东方集团副总裁洪学春表示,目前公司一线工人的工资普遍超过4000元,如果加上加班费用甚至超过5000元,工资年均增长幅度在10~15个百分点。此外,汇率变化对企业的风险防范也是一大挑战。在人民币汇率弹性波动的背景下,虽然外贸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掉期等金融工具规避风险,但通常从接单到结算的时间周期长达2~3个月甚至半年,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更加难以预判。
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
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阶段我国主要由商务部会同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落实技术进出口管制的相关政策,但坦率来讲,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制并不十分健全。国内技术出口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心里不太踏实。因为产品出口既要符合出口目标国的法律,还要满足国内的相关法规。如果国内法制不健全的话,中国企业的底气也会不足。
大企业负担重
还有一部分外贸企业反映,由于企业性质不同,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均高于中小企业,这将导致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下降。并且,相比中小企业,大企业的税收负担更加繁重,所得税税率偏高,尤其是外贸批发行业如今按照所得税征税,而非适用增值税,不可以抵扣,这也加重了企业税收负担。实际上,目前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但对于大企业的优惠政策相对处于弱势。
C 政策建议
适度松绑提高效率健全相关法制体系
针对出口退税、成本上升、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通关便利化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众多被调研外贸企业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关于出口退税:适度松绑,不加紧箍咒。在规定动作下,严格按规办事,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关于成本上升:在国内棉花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2000~3000元的情况下,纺织服装企业可以适时加大棉花进口,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降低成本。同时,鼓励下属企业国内办厂,缩短流通环节;并且大力收购货源基地,使企业货源从江浙一带向安徽、江西等中西部地区转移。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尽快健全国内关于技术进出口管制的法制体系,明确哪些产品可以出口,哪些产品不可以出口,进而推进法制化进程。
关于调降等级:考虑到大型流通企业业务繁杂且涉及税则号众多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当期税务部门的分类管理体系。
关于通关便利化:对于拥有良好诚信记录的3A级企业,采取出口产品抽检的方式,加快通关速度,实现良性循环,这样还可以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缩小执法弹性空间,使那些诚信记录良好的企业拥有更加高效的运营效率。
关于“走出去”:在当前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和政治壁垒下,我国技术产品出口如果完全依靠中国团队的直接销售,在文化、沟通等方面都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建议国内出口企业充分利用进口国当地的销售团队和销售渠道,携手当地的优势合作伙伴开展充分竞争,从而更加智慧地“走出去”。而对于国外优势合作伙伴的选择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双方自愿原则,二是对方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能力。
关于扶持大企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统筹规划对大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尤其加强对外贸龙头企业的整体谋划,建立外贸部门联席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龙头企业数据库,强化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龙头企业的发展动态和政策呼声。
关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尽快统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统一标准,明确方向,加强指导。
D 下半年形势
喜忧参半完成既定增长目标任重道远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可以预见,我国外贸过去持续近30年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外贸继续保持适度增长是必须的,也是完全可能的。从浙江省的情况来看,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且基础脆弱,全省若要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依旧需要跋山涉水。
正如一家杭州市纺织服装企业的高层所言,今年以来公司的外贸形势不尽如人意,下半年的前景仍然难以判断。尤其是浙江省7月25日刚刚下发19号文的配套措施,具体操作层面有待细化,其真正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华三通信的情况可能乐观一些,该公司预计下半年进出口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20%~30%的增长速度,而这一增长速度与往年基本持平。
展望下半年的前景,浙江省外贸发展可谓有喜有忧。喜的是,国务院19号文、浙江省政府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将继续贯彻落实,杭州海关出台的26项具体措施也将有效推进,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激发外贸企业活力。同时,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也将促进浙江省外贸保持稳定增长。忧的是,浙江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遭遇严峻考验,人工成本上升、融资难等问题仍困扰着外贸企业。总的来说,下半年浙江省进出口仍将保持增长,但不排除部分外贸企业增速出现下滑,浙江省外贸完成全年既定增长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可以预见,我国外贸过去持续近30年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外贸继续保持适度增长是必须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图为码头工人正在装载出口的胶合板。 (耿玉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