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电力将成能源“十三五”体制改革重点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14-09-18

    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正在研究编制过程中,体制改革是重点内容之一。日前召开的全国能源规划工作会议透露能源改革的方向,涉及油气矿权管理机制、能源输送通道管理、天然气和电力价格等方面,并将同步推进能源监管体制改革。
    据悉,在油气改革方面,我国将建立科学合理的油气矿业权准入、退出和流转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在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方面,将推动供需双方直接交易。
    8月21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了吴新雄局长6月下旬在“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吴新雄在讲话中提出,要强化规划引导,弱化项目审批。这是2013年能源局重组后始终强调的新思路,但至今除了取消和下放审批权的动作外,如何以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加强能源监管并不清晰。
    原来的一些中长期专项规划目标被抛弃。修改幅度最大的是页岩气产量,《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展望202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而新的目标是,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原来目标的一半。当然,有业内人士称,“十二五”规划仅仅是个展望,实际产量要看技术和开发进展。
    吴新雄讲话称,将对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方式、能源领域建设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规划,以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按照计划,“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分三个阶段。今年年底前,开展前期基础工作,研究形成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起草。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主要是开展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报等工作。
    省级能源总体规划应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工作进度同步推进,争取2015年12月底前将省级能源总体规划报送国家能源局。
    据了解,8月初,国家能源局要求地方制定省级能源总体规划的文件已经下发。
    专家认为,本轮改革的核心思路是推动能源市场化,打破关键领域的垄断。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促进行业发展。一方面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强调政府在公共服务、政策引导和监管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为还原能源商品属性,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也在推进之列。逐步实现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和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
    在能源管理方式上,规划也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新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强化能源监管。”
    专家认为,目前体制上面临的问题很多,改革压力很大。体制改革首要任务是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目前,我国对能源产品实行价格补贴,高耗能项目消费大量低价能源,对消费产生误导。这是体制改革最需要关注的地方。
    长久以来,国内油气、电力等产品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需,基于宏观调控需要,政府对价格管制较多。如,上网电价、销售电价由发改委定价,天然气实行门站价格管理,门站价与销售价格不能联动,油气、电力管网的监管需要加强,能源输配成本核算不透明。
    业内人士认为,从能源规划会议释放的信息看,哪些领域是未来改革的重点已经明确。“十三五”期间上述领域的改革都会启动,但改革方案如何设计、改革时间表如何确定等都没有明确。“总体考量,改革还是以渐进式为主。能源市场化改革方案的落地,首先需要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在垄断环节推进实施混合所有制。”
    从现阶段的改革试点看,以大用户直购电为代表的电力改革范围正在扩大。所谓大用户直购电就是发电厂与用户商定交易价格,改变传统的电力交易方式。去年以来,多地直购电方案出台,交易电量不断扩大。 
    在油气改革方面,“国家特别重视油气矿业权和油气勘探开发问题,破除油气上游资源垄断,挖掘油气勘探的潜力。”中国能源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专家说。
    增强国内油气供应能力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工作。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处于中早期,非常规油气勘探刚刚起步。目前,国内油气资源区块矿权多为石油企业所有,亟须创新勘探体制机制,推进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大幅提高油气储采比。
责任编辑:朱振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