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长小幅回落 投资增速持续放缓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14-09-12

    结合研究机构的模型预测结果和当前工业经济的运行形势及专家经验分析进行综合判断,预计8月份、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和9.1%左右,三季度增速为9.1%,一~三季度8.9%。
A 运行特点(一) 
    出口回升态势加快 企业盈利能力趋强

    工业增长小幅回落。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比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7月累计同比增长8.8%,与6月持平。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0%,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而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2%和1.9%,分别比上月回落1.7个和2.8个百分点,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下游和中游原材料行业涨跌互现,中游加工组装行业增速有所改善,上游采矿业增速走低。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6%,纺织业增长6.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9%,汽车制造业增长12.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6.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9%。 
    工业投资增速持续放缓。1~7月,工业投资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1~6月回落0.3个百分点,这已是连续4个月回落;其中,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6%,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5.2%,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7月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45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1~6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同比增长4.9%,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18%,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1.5%,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与今年房地产市场低迷、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直接相关。 
    出口回升态势加快。1~7月,工业出口交货值为66183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1~6月累计增速0.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对欧美出口明显回升,对欧盟和美国7月份当月出口分别增长17%和12.3%。其次是工业原材料,特别是煤炭、肥料、钢材出口增长迅猛。此外,人民币的阶段性贬值也有利于我国出口加快。 
    工业用电量低位运行。7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由6月份的5.1%骤降至2.9%。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3%和3.2%,增速较6月份分别回落3.6个和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轻工业用电增速回落8.7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增速回落4.5个百分点,落差均较大。某个月份的用电量增速虽不能判断工业景气与否,但增速回落较大也说明工业回升势头较弱。 
    工业企业盈利能力趋于增强。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7%,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加快0.6个和0.3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5%,比6月份回落4.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4%,比去年同期提高0.1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工业企业主业的盈利能力仍较低,1~7月,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率仅为5.17%,比去年同期下降0.43个百分点。同时工业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增速进一步提高,分别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快5.8个和3.1个百分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过快增长将给工业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制约,进而影响工业企业盈利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工业品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从工业出厂价格水平看,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9%,是24个月以来的最小降幅。1~7月PPI平均同比下降1.6%,比去年同期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这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今年翘尾因素7月份开始由负转正,形成价格回升的拉力;二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的回暖,实现了27个月以来的最小降幅;三是新涨价因素增多,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重工业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B 运行特点(二) 
    经济平稳向好 微刺激政策持续发力

    一是先行指标反映出经济增长预期转好。从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看,7月份PMI指数为51.7%,比6月份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创下了27个月以来的新高。小型企业PMI为50.1%,比6月份上升1.7个百分点,是27个月以来首次回到临界点以上,说明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已经产生出累积效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也得到改善。从供给角度看,7月份生产指数为54.2%,比6月份上升1.2个百分点,是年内最大升幅,已连续3个月回升,反映出企业生产有所加快。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0%,虽然仍处于临界点以下,但已经是2013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显示出原材料采购活动转向更为积极,主动补库存意愿增强。从需求角度看,新订单指数为53.6%,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为2012年5月以来的高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上方,未来需求面好转将是决定工业增长和利润增加的主要因素。
    二是消费维持稳定,新型消费继续保持较高增长。7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2%,比6月份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近两个月消费增速虽有所放缓,但总体仍保持平稳。分产品看,家电、汽车消费有所加快,食品饮料烟酒等日常消费、通讯器材、建筑及装潢等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以网络消费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和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消费则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其中,7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170辆,同比增长超两倍,今年以来累计销量达2.36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1.76万辆的水平。
    三是国内政策支持与外部需求回暖带动我国出口大幅上升。依照《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各地方在配套措施逐步落实情况下,贸易便利化的水平逐步提升,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动,政策效果逐步显现。7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4.5%,创下2013年5月以来的新高,也是今年2月份以来增速首次超过10%。另一方面,外需的持续好转也是带动我国出口攀升的重要原因。7月份,我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贸易分别增长13.5%、10.5%和1.3%。其中对欧盟和美国贸易增速分别比6月份高0.1个和5.7个百分点。对港贸易增速进一步扩大,从6月份的5.8%提高到11.4%,对港出口贸易回归常态增长轨道得到进一步确认。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7月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158亿和562.9亿美元,分别增长12.6%和10.4%,比6月份分别提高7.5个和7.1个百分点。
    四是微刺激政策的持续发力促进经济平稳向好。首先,近期国务院出台《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缓解中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减少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其次,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不断优化规划布局,加快配套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尤其是加快改造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建设进度,由此可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截止到6月底,中央财政下达2014年棚户区改造支出419.61亿元,同比增长148.1%。再其次,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人员、资本、劳动力、税收、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将实现跨省市自由流动,形成区域经济带动的共同市场,有利于技术合作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C 问 题 
    世界经济风险犹存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一是世界经济仍存在风险隐患和下行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7月份创下两年多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季节性因素导致的短期供过于求是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加之中东、乌克兰等地缘政治形势紧张,经济制裁可能愈演愈烈,全球需求回升将更加雪上加霜。另一方面,虽然美欧经济复苏态势有望保持,但日本的经济前景仍待观察。此外,欧洲央行推出的负利率政策,虽然表面上看可以助推经济回升和缓解就业压力,但可能由此导致资金向区域外的大量流出,减少欧洲银行的信贷资金规模,降低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是房地产市场疲弱的局面短期难改。房地产市场目前正仍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行业投资增速下滑压力仍然较大。1~7月份,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3.7%,增速比1~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8%,仍然保持下降趋势。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6%,降幅比1~6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虽然部分地区开始尝试取消限购措施,但是作用并不明显,反观7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与6月份相比,价格下降的有64个,上涨的仅有2个,北上广房价则首次集体下跌,房地产市场面临由结构性下滑向全面下滑的风险。
    三是生产经营压力可能加大。尽管6月份利润增速有所加快,但新增利润集中于少数行业的状况未明显改变。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资产产出效率下降。1~6月,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21.5元,同比减少2.5元。企业回款难度加大,欠款增多。6月末,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2.7%,比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4.1个百分点。这些都将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制约效益进一步好转。
    四是国际资本短期流入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7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9.49万亿元,较2014年6月末增加了378.35亿元,再度实现正增长(之前6月份的外汇占款出现883亿元的下降,为11个月来首次减少)。7月外汇占款环比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出口转好和国际收支再现“双顺差”,以及国内经济企稳、企业生存环境明显改善、改革的扎实推进带来的更多贸易便利化等因素增加了国内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伴随着央行逐步退出日常外汇市场干预,由此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会增大,进而会影响到下半年出口增长。
D 政策建议 
    盘活财政存量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民生领域

    综上分析,虽然当前外需虽改善,内需却仍显疲软,同时市场信心也不够稳固,但受益于微刺激作用的定向发力和出口明显转好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加之铁路投资的计划将在下半年加快完成,预计三、四季度整体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增强,宏观经济形势将持续改善,我国工业总体继续朝着稳中向好的方向发展,预计2014年8月份和9月份增速分别为9%和9.1%,三季度增速为9.1%左右,一~三季度8.9%。针对目前我国工业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有关专家给出了以下两条应对策略。
    一是继续发挥定向宽松政策作用,改善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调控方式,采取PSL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用于定向资助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领域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拓宽基础货币投放工业增长小幅回落  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渠道,灵活调节市场流动性,积极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当根据行业特色对新兴行业和传统制造业加以区分,采取“有保有压”的差别化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中央财政在财政政策中要更有作为。适当扩大政府投资,用于对冲房地产下滑的不利影响,中央财政应用足用好预算赤字额度,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同时,积极盘活财政存量,国有资本应首先从餐饮、宾馆等明显与国有资本职能不符的领域中尽快退出,把宝贵的国有资本投入到重点建设项目和主营业务中去。同时加快推进公用事业领域改革,适当减少财政补贴和支出的比重,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

  ▲1~7月,工业出口交货值为66183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1~6月累计增速0.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对欧美出口明显回升,对欧盟和美国7月份当月出口分别增长17%和12.3%。(供稿: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监测预测处)
责任编辑:朱振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