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路线之争且搁置 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问世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14-09-04

    日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通过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评审,专家组建议,尽快启动示范工程,评审会后,中核集团与中国广核集团签署了中国自主三代百万千瓦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技术融合协议。这意味着“华龙一号”将成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的品牌,表明此前核电技术路线之争将被搁置,我国的核电出口进程也将加快。
    技术路线之争告一段落
    8月21~22日,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牵头组织我国43位院士和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进行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华龙一号”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国内可以自主出口的核电机型。专家组建议,尽快启动示范工程。
    会议还对“华龙一号”提出六点要求:一是坚定走核电自主创新的道路,“华龙一号”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177”反应堆堆芯、自主核燃料元件等,这些都是重大技术创新。二是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好审查关口。三是充分吸纳合理意见,优化完善“华龙一号”设计,确保万无一失的安全目标。四是抓紧关键设备的研制,推进设备国产化。五是坚持融合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六是依托“华龙一号”,加速我国核电“走出去”。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工作高度重视,今年在能源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被称为能源工作的“两会”,一个是习近平主持召开的第六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另一个是李克强主持召开的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通过了《我国能源2014~2020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能源革命成为关键词,作为目前提倡要大力发展的非化石能源的主力军,中国核电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正式推出“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体现了国家科技创新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凸显了我国跻身世界核电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安全和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在中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吸取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教训,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的自主三代核电机型。
    在设计创新上,“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平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等。
    据了解,“华龙一号”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743件专利和104项软件著作权,覆盖了设计技术、专用设计软件、燃料技术、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满足了核电走出去战略要求,“华龙一号”充分利用我国目前成熟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自主研制了关键设备和部件,首堆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大于85%,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目前,中核集团和中广核目标示范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已具备开工条件。
    核电走出去进程加快
    “有了‘华龙一号’,中国核电走出去将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于国、于民、于能源发展,都意义重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评审会上说,“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品牌,‘华龙一号’要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
    吴新雄强调,能源行业要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大力度推进AP1000主泵、爆破阀等关键设备试验验证和关键设计固化,推动自主核电技术创新与融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推进CAP1400和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设。
    中国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表示,考虑到综合安全、技术和经济特点,“华龙一号”与世界上的其它技术路线相比拥有较好的国际市场前景。中广核将在推进国内示范项目的同时,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与领导下,积极致力于“华龙一号”技术的对外输出。
    按照国家核电主管部门的要求,中国核电出口在未来几年内的目标是,中核主要进攻阿根廷,中广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在南非和英国项目上取得突破。
    今年以来,中核和中广核分别在阿根廷和英国的市场上有了新的进展。而按照某核电集团内部人士的说法,如果“华龙一号”在国内得到落地,将给中核和中广核在阿根廷和英国投资核电项目带来更多的便利。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核电迫切“走出去”的一个主观因素是,中国2006年从美国引进的AP1000技术,其依托核电项目如今已经延期长达两年;而加上受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中国叫停了那一批在建的核电项目,导致国内三大设备制造集团年产10套以上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设备的产能严重过剩。
    确保安全前提下推进建设
    推进核电建设,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在建核电机组达到31台,装机3385万千瓦。
    吴新雄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强化规划引导,弱化项目审批,并阐述了油气、煤炭、可再生能源、核电等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吴新雄提出,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核电建设,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3000万千瓦。
    他说,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推进华龙1号、AP1000、CAP1400、高温气冷堆、快堆技术攻关,同时加快国内自主技术工程验证,重点建设好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示范工程。此外,要积极推动核电“走出去”,提前布局、系统谋划。
    高投资阻碍市场增长
    世界最大的市场研究机构“研究与市场”网站发布了一份名为《2014~2018全球核电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分析认为全球核电市场在2013~2018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8%。
    报告认为全球核电市场可细分为四大技术方向: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和其它堆型技术。报告结合行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深度分析,覆盖的区域包括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地区。报告不仅描述了全球核电市场的全貌,而且还对未来数年的增长前景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该市场中的主要供应商。
    报告涉及的主要供应商包括:西屋电气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阿海珐公司、俄罗斯核电建设出口公司和印度拉森与图尔博公司;其它著名供应商包括:GE-日立公司、日本三菱重工、加拿大原子能公司、印度巴拉特重型电力、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和韩国电力公司。
    报告认为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是一个主要的市场驱动因素,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电力需求。此外,报告表示,高昂的建设成本是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为核电站的建设成本比其它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高得多。高投入使得许多投资者不愿投资核电站,从而阻碍了市场增长。

相关报道 
    国内传统电力巨头布局核电市场

    核电行业近来政策利好频频,不久前相关部门联合发布《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指出核电是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安全高效地推进核电建设。此外,国务院近期印发有关防治大气污染的行动考核办法,这将进一步巩固清洁能源的供应,推动核电项目建设。分析人士称,随着核电建设政策的明确,核电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国内核电重启后的巨大市场,国内传统电力巨头们布局核电产业的步伐正在加快。长江电力8月2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三峡集团8月22日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以股权为纽带,推进传统核电项目、核电产业上下游合作以及核电新技术研发工作。
    根据这份协议,双方将共同参与国内核电项目的投资运营,并共同推进快堆示范电站和行波堆技术的研发与建设。此外,双方还将在海外核电、水电项目以及风电太阳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根据双方的战略定位,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将具体负责国内的核电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而长江电力将具体负责在国内核电投资等方面的业务。
    除了三峡集团,今年以来华电集团、华能集团也都以联姻核电企业、成立核电专家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加深对核电领域的介入,而原有的核电企业内部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中电投将要重组合并,中核集团、中国核建、中广核上市之路逐渐清晰。
    业内人士认为,央企热衷于核电项目,除了看好核电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外,更看重大型核电项目建设中的万亿市场份额。核电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其中2014年投资需求就达700亿元。据预测,如果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新增60GW,则直接带动投资将达1.2万亿元。(王子贺) 

技术路线之争且搁置  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问世

  到2012年底,我国累计核电装机容量是1650万千瓦,核电占总发电量的2%左右,核电机组数量排名在印度后面。法国能源结构中,核电占80%。业内人士认为,总体来说我国核电发展条件良好,也掌握了不错的技术,但现在核电所占比重、核电机组还是较少。(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朱振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