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处发展初期 储能产业价值有待挖掘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14-09-03

 当前,在各国新能源迅猛发展的势头下,储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北美、欧洲的很多国家以及我国,都把储能技术的发展作为未来新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9月24~25日,“第二届储能技术在微电网及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高层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据主办方预计,2014~2020年,全球储能市场将迅速扩张,其中我国电网级储能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到2020年,我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13697万千瓦,占2020年全国发电总装机量的7.6%。但目前,我国处于储能发展的初期,广泛动员社会各种力量进行探索,其中进行技术创新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储能投融资更加谨慎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指出,储能是能源变革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系统后,由于其供给不稳定,给原有的传统能源消费带来很大冲击。在能源变革的新时代,如何把不稳定的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融合在一起,除了借助智能电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管理等信息技术手段外,储能可以更好地适应人类不同需求。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各国政府为达到所指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指标,对储能愈加重视,加大了对储能的扶持力度。2013年,德国对储能应用进行补贴,美国加州政府集中采购储能系统,英国开始实施储能技术刺激计划,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加快储能在风光储示范工程二期中的应用。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全球储能融资总额38.1亿美元,是2012年的1.8倍,但仍低于2011年的55.5亿美元。其中,由于技术并购及转移的频繁出现,美国融资额近两年持续减少,2013年融资额为9.3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24.4%。而我国融资额为1.7亿美元,仅占全球融资总额的4.5%。
    由于受金融形势收紧的影响,风险投资基金在考察储能产品未来市场份额和企业项目实施能力时更加谨慎,储能技术投资更为稳健。不过,对于有希望满足市场需求的储能技术,仍然获得了大额投资。通过分析2005~2013年的年度融资类型发现,技术研发仍然是储能产业融资的主要资金流向,其中2013年研发投入占比达75.3%。
    截至2014年3月24日,全球累计实施储能项目335个。其中,2013年新增规划项目42个,同比增加3个,设计装机容量20.8万千瓦,同比下降63.4%;已经启动建设项目56个,同比增加14个,装机容量16.1万千瓦,同比增长120.5%.。
    储能产业仍处发展初期
    《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4》指出,世界各国鼓励新应用技术开发和新示范工程建设,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储能示范项目投入运营,甚至在电网调频等应用领域出现盈利,但整个储能产业仍处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阶段。
    相比光伏产业而言,目前储能技术的成本接近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光伏的水平,降幅空间较大。对大多数项目而言,储能设备成本仅占项目总成本的50%~75%,储能技术不成熟造成项目运维成本较高。在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的作用下,各种储能技术通过提高能量密度,成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不过,目前规模效应、提高成品率和降低原材料成本,对储能产业的成本降低没有太大贡献。其中,锂离子电池成本下降幅度只有11.5%,低于2012年同期水平。
    通过统计2013年各种储能技术新规划项目的装机容量可知,锂离子电池系统装机容量最高,约为11.38万千瓦,占比54.7%。原因是锂离子电池不仅适用于家用备用电源,在电网级调频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平滑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2013年在全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20.8万千瓦中,锂离子电池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随着我国各省市在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峰谷电价、阶梯电价等多项支持政策的出台和微电网标准体系的不断推动与完善,储能技术在微电网、家庭储能及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前景将十分看好。特别是国家电网公司向社会资本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这两个市场领域,过去几年起步艰难的分布式发电和智能微电网细分行业将进入商业化春天。
    而国家在城镇化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推动我国城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支持分布式发电,储能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关于光伏发电和储能的政策,但作为分布式能源发电和微电网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在我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海岛微电网建设中,已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储能经济前景日趋明显
    2013年,分布式能源及微电网项目是储能应用的热点,主要是通过储能可以改善电能质量,提高分布式发电机组与电网并网运行时的可靠性,在离网海岛、偏远或无电地区、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和商业智能楼宇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储能的应用是向优质能源过渡的必然结果,而储能技术的成熟直接影响着微电网及分布式能源的应用成本高低。实际上,在储能里先进的电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石定寰认为,在储能技术方面,我国不仅可以在水能这种传统的清洁能源领域有新突破,还可以在锂电池、钠硫电池、燃料电池等各个领域做大量的工作。
    众所周知,不同的储能技术成本差别很大,对于现有的储能电池技术而言,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同。储能技术初装成本通常分为容量成本和能量成本两种计算方式,主要区别在于储能的时间。例如,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的建设成本很高,但根据规模折算后,初装成本很低,而化学电池设备初装成本较高。特别是传统的化学电池,如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降价空间非常有限,只能靠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储能度电成本。
    而先进的化学电池,如铅酸电池和钛酸锂等新材料锂离子电池,现在项目较少,随着实际产量增加,预计降价速度每年可达15%以上。未来几年中,成本更低、性能更安全的其他储能电池在电网级储能领域将逐步替代锂离子电池。
    随着微网、分布式发电等大范围推广,电力行业对储能的需求将飞速增长,储能的经济前景日趋明显。而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标准化、材料规模化以及更多的项目竞争,必将带来储能系统成本的降低。同时,通过示范项目的运行探索更具经济性的运营模式、操作的标准化等,也会促进储能价值的最大化,最终达到盈利的目标。
责任编辑:朱振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