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造手机一样造汽车 双赢和双失只在毫厘间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14-08-29

    “作为致力于打造“轻资产”的企业,凯翼汽车若确定将生产采用委托代工或租赁模式,将主要资源投入到研发和品牌营销领域,那么它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没有自己生产线的汽车企业。只是,从现有经验看,代工车型与同生产线上车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征表现得相当明显。而且,一个新的品牌找其他企业代工,就会受制于代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乃至品牌的制约
    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继苹果、小米手机采用代工生产模式后,汽车行业也有企业准备效仿此生产方式。
    日前,有消息称奇瑞控股旗下的全新品牌“凯翼汽车”(以下简称凯翼)将以科技智能互联汽车的身份在成都车展亮相。凯翼将致力于打造“轻资产”车企,旗下规划车型将由其他车企代工生产,除了当前为其代工的奇瑞汽车外,凯翼正在与国内某自主品牌商谈代工等合作事宜。
    代工能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吗?
  汽车业内的代工 
    据透露,凯翼现致力于打造“轻资产”企业,即将主要资源投入到研发和品牌营销领域,生产则采用委托代工或租赁模式。据此,中国工业报记者向凯翼相关人员求证,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答复。
    如果凯翼采用代工模式,它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没有自己生产线的汽车企业。
    在其他行业,代工生产的方式并不少见。即使是在汽车行业,代工生产也是国际上比较常见的做法。 
    世界著名的零部件巨头麦格纳就是一个大的整车代工企业,其实就是相当于总承包商,从开始的设计创意到整车制造提供一站式服务。实际上,麦格纳在符合从超低量到批量生产的严格装配规范方面有其专长,可在单一装配线上生产多达5种不同车辆类型的衍生车型,不但非常灵活,还能有效制成本。
    麦格纳国际旗下最大的全资子公司——麦格纳斯太尔(MagnaSteyr)是一家品牌独立的汽车工程服务和整车制造公司,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没有自己汽车品牌的汽车生产公司。目前在麦格纳斯太尔生产或生产过的车型有梅塞德斯奔驰G系列、M系列,吉普大切诺基、萨搏93敞篷车、宝马X3和克莱斯勒300C;麦格纳斯太尔与奥迪、宝马、克莱斯勒JEEP在汽车开发、整车生产、模块和零部件供应等方面也都保持了密切的合作。
    这些大品牌都有自己的生产线,为什么还需要麦格纳来代工?麦格纳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对车辆测试和原形车做虚拟模拟的开发过程中,能缩短时间、减少成本;在工程方面,客户能够用比较少的投入得到更好、更快的效果。”
    麦格纳虽然有很强的研发、生产能力,但是也没有考虑打造自己的汽车品牌。根据相关媒体的采访,麦格纳之所以不做整车,主要原因是,“我们(麦格纳)与那些恐龙型的全球汽车巨头相比,实力还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很有可能品牌没做好,又与原来广泛合作的伙伴形成了竞争关系,从而丢掉众多客户,也丧失最擅长和成规模效应的全球代工及工程服务市场”。
    除了麦格纳这样为整车厂代工的零部件企业,跨国公司之间也相互代工。比如三菱和标致就在多款车型上共用平台,三菱为标致代工。日产和三菱之间也相互代工,日产汽车公司代工生产三菱的一款小型面包车;作为回报,三菱提供给日产一款SUV车型,用于出口至中东汽车市场。其他相互代工的跨国公司还有通用与铃木、大众与雷诺。
  汽车业向IT靠拢
    一汽集团原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徐兴尧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代工能否实现与汽车市场的配套环境有很强的关系。 
    徐兴尧表示,二十年前,中国市场上的汽车零部件配套资源不多,而且产能有限,很多零部件只能自己生产,代工的能力也有限。一汽生产红旗时,80%的零部件需要自制,只有一小部分非金属件从社会上购买。当年一汽CKD生产奥迪时,德方出于对产品质量的顾虑,很多零部件都是大众公司引进中国,为整车供货。 
    在2008年前后,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汽车生产企业增多,部分企业产能也出现过剩的现象,跨国公司在急于进入中国的情况下,也开始选择部分企业代工。
    目前,国内的部分汽车企业也开始选择由其他企业代工,但没有隶属或资本关系的企业之间代工的现象还很少见。哈飞汽车在代工方面已经有先例,由其代工的长安悦翔V3,去年销量达到了7.7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09%,这对于哈飞汽车来说,能得到一部分利润,维持生产线的运转。而长安福特嘉年华去年共实现销量达到了5万辆,该车型也被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代工。
    有消息称,东风的新车型也将由神龙公司代工。
    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代工已经成为IT行业比较常见的做法,但汽车业完全放弃生产的,还没有出现。凯翼汽车缘何敢这样做?
    凯翼注册资本20亿元,2014年年初注册成立,由安徽省江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奇瑞控股和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由原奇瑞股份副总经理陆建辉与其从奇瑞带出的一支200人的团队所创建,创建时恰逢奇瑞转型,还一度被误认为是承接奇瑞转型多余资产的低端项目。不过,后来凯翼的内部人士澄清,凯翼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品牌,它与奇瑞汽车平行并列于奇瑞控股旗下,双方在股权关系、品牌归属、经营管理层面没有关联。奇瑞控股之所以会成立一个新的汽车企业,是希望结合现有资源和需求变化打造出一个创新的企业。 
    在互联网时代,凯翼此举可谓彻底颠覆了靠研发、生产、销售形成闭环的传统汽车工业。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阿里巴巴与乐视网7月分别传出了要进军汽车领域的消息。阿里巴巴和上汽近期表示,将在互联网汽车和相关应用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以及生态圈;北汽董事长徐和谊日前也点名乐视网,表示愿意代工生产乐视汽车。
    在徐和谊看来,新能源汽车按照传统汽车模式肯定不行,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只是“烧油还是用电”这一方面的区别,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必须要用全新的模式与之相适应,而这个新的模式合作对象,目前来看首选乐视的可能性很大。
    在有这么多可能性的前提下,汽车行业真的会发生变革吗?
    代工生产福祸相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公司启动初期,使用代工的方法,确实为目前的汽车行业开拓了思路,而且能够利用社会的闲置资源、降低投入,轻资产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徐兴尧也认为,如今中国的汽车行业与2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区别,像造手机那样造汽车,现在的条件基本具备,但是企业必须要具备比较强的集成能力,一些关键零部件可以从国外进口。而且企业开发的车型,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他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现在的难点是做品牌,没有好的产品品质做保证,品牌就很难成功。如果代工厂的工艺保证不了,也就无从谈论品质。”
    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对代工的做法表示怀疑。
    他说:“汽车与手机及其他日用消费品是完全不同的,有一系列庞大的研发、生产流程,又有这么多法律法规来规范,例如(代工的产品)出现召回如何来界定责任。汽车生产线要有冲压、涂装、焊装、总装四大工艺,还要有完整的供应链做保证,代工需要取得双方的信任,成本也是非常大的。有没有企业愿意这样做,还是个未知数。”
    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代工企业代工的车型,与企业原有车型或是共用平台,或是档次相近,零部件的通用性较强,而且对外寻找代工的企业都已经在市场上存在多年,已经有了比较强的品牌积累,有比较丰富的生产管控经验,对于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掌控力。
    一个反面例子是,今年5月,铃木公司宣布,由于存在起火风险,在美召回18万多辆由通用公司代生产的车型。铃木汽车的上述设计缺陷与通用公司同期宣布的车辆召回问题相同。通用公司由于该故障宣布在全球召回28.4万辆雪佛兰小型车,其中21.8万辆在美国。铃木与通用的这批问题车辆都是由通用韩国部门负责生产的。
    从上可以看出,代工车型与同生产线上车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征表现得相当明显。
    从共用平台的角度看,凯翼也没有走出国际汽车领域同平台车型代工的老路。据媒体报道,凯翼前期投放市场的车型,就是基于奇瑞A3打造。这也正是凯翼找奇瑞代工的原因。
    另外,有专家担心,一个新的品牌找其他企业代工,就会受制于代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乃至品牌的制约,凯翼想让品牌向上走,会很难。

延伸阅读 
    代工的意义及常见应用领域

    代工,即代为生产。也就是由初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即OEM来生产,而再贴上其他公司的品牌来销售。所以也称为贴牌生产。
    代工现象,在中国比较普遍,代工可以理解是国际大分工环境下,生产与销售分开的大潮流。但是相对而言,代工方虽然免却了对销售的诸多环节的注意力分散,可以专注订单下的生产,但是不能分享到品牌的价值。

    在中国,代工现象在电子产品的生产中所占的比率特别高,比如笔记本中著名代工厂家广达所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占到全球笔记本台数的30%上下(2005年),而广达无自有笔记品牌。IT数据公司iSuppli,称全世界销售的笔记本电脑有86%来自中国(2006年8月数据),但主要却是以Dell、惠普等代工名义生产。

    不少奢侈品牌也一直在中国进行代工生产。阿玛尼等全球顶级服装奢侈品牌的生产线其实早已落户中国。有消息称,2007年初,路易威登就已经在中国找到了授权生产商,并开始在浙江杭州建立生产基地。 

    如香港欧莎集团前身就是国际高档服装品牌的代工工厂,其为国际名牌代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该集团为国际上多个奢侈女装品牌和世界名牌代工生产,只是由于保密协议的约束普通消费者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在服装业界早就有隐身名牌的称号,其生产的服装以面料考究,质量上乘、质优价廉著称。

责任编辑:朱振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